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八年前我来罗马住在"三道口喷泉" TREVIA FOUNTAIN 附近。罗马有个传说,如果往喷泉中扔一个钱币,你会再返罗马;扔两个钱币,一个罗马人会爱上你;若扔三个钱币,你会娶一个罗马人。 这一次又回到罗马了,太太笑问我当时一共仍了几个钱币。我说早知道就扔三个钱币了,那你现在持的就是一本意大利护照。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故事,记得也没有留下一快硬币。

 

后街

 

从机场坐火车到市中心倒也方便,两人18个欧元。我们订的饭店在SANTA MARIA MAGGIORE附近,离车站不远。从地图上看,车站往南走几个街区应该就是。街上人挺少,还发现一两家中国店,大致看得出来里面卖的是旅游鞋和衣服,门口写着中文,站着一两个中国面孔的人。街道拐一个弯,往前走人很更少了,偶尔门口晃悠一两个黑人。冬日午后的罗马照着温暖的阳光,后街在阴影中有点冷。街上垃圾堆旁边堆的东西也比较乱,街道上不时还有坑坑洼洼的水。两边都是老房子,房子的下面都是乱写乱画的图鸦,各种颜色的笔,乱七八糟的话。在纽约有的老街区也有这种东西,英文里有个词叫GRAFFITI。有的大概是街头艺术家的创作,有的大概是失业青年发泄的不满,有意思的是罗马的每条街道每栋房子好象都有这个东西。

 

车停得到处都是,越走感觉越不对。太太嘟囔了一声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街道象个停车场寂静无声,车横竖乱停没有什么规则,不由加快了步子。好在是中午时分,否则心理感觉会毛骨耸然。好容易到一个路口,碰到一个东方人的样子,她不太会说英文,在地图上指了一通,大概弄明白了我们在哪里。三两步回到大街上,看到好多汽车开得很猛,回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觉得找到了组织,一口气松下来。

 

伙计

 

"大圣玛丽教堂"背对的一条街旁边有一家那布勒斯餐馆,颇有特色,比萨饼做得尤有味道。我们点了一个"他和她比萨",放在一个大木盘上端上来,满桌飘香。饼很薄,上面盖着奶酪,蘑菇,青菜,很鲜嫩,比我念书时吃了一年的比萨饼不可同日而语。这个餐厅的侍者不象英美的侍者保持礼貌的距离,规规矩矩,上来就很热呼,挤眉弄眼,时而还拍拍你的肩膀。点了一个水果,结果上来一个梨、一个香胶,一个橙子,象刚刚从树上给摘下,弄得邻桌的美国女孩偷着乐。走的时候,侍者熟络地冲我们说:明天必须再来这儿啊!

 

西班牙广场旁边有一家麦当劳,巨大无比,长队从楼上排到楼下,比北京刚开张的那阵式还火爆。操着浓重的美国口音,听起来有点久违的感觉,那口音中是美国特有的张扬和不可抑制的骄傲。店里排来几十排,维持秩序穿着麦当劳服装的是个操意大利语的小姑娘,堵在通往座位的路上,有点一夫当关的境界。一堆人希望先进去占个位置,脸上的表情近于讨好"我们走了一天,先去坐会儿。"意大利小姐脸上没有表情,摇摇头,对不起,买完东西再进来。

 

店家

 

我对时尚并不敏感,但对意大利的裁缝比较迷信。这种迷信不仅来源于其媒体制造出来的意大利时装的盛名,主要是我个人有限的经验。穿过的所有衣服中,只有两套意大利做的西装比较合身还算精神,多年穿下来也没有舍得让他们退役。来罗马前在网上和旅行书上做了不少研究,第一天虽然已经走得精疲力尽,但是晚上仍然兴致勃勃直奔VIA NAZIONALE大街,都说这是价钱合适的购物大街。

 

罗马的成衣店多是小店小铺,很少中国和美国流行的百货大楼。店家很勤劳,工作到晚上8点左右才关门,VIA NAZIONALE大街上时装店一家接一家,店员都打扮入时得体。我们在一家夫妻开的男装店里试衣服,试了好多套都不太合身,终于看中了一套薄西装,标价格350欧元。我们大约是关门前最后一个顾客了。我对意大利购物砍价没有实战经验,既担心当冤大头又不愿意出口低得太离谱。我问店家可以打点折扣吧,200欧元怎么样?店家:多少?我重复说:200元。店家是个年青人,脖子上系着一条时髦的围巾,笑容可掬地看着我说:太低了吧,太低了点。他的身体却没有挪动:我在一旁微笑,没有搭话。

店家笑嘻嘻地说:260怎么样?

我也笑嘻嘻地说:200

 

约三分钟的安静后,店家歪着脑袋笑着说我们打个折中吧,230怎么样?我也想收工了,PLEASE。他一脸真诚,我告诉他,我的选择就是这件和另外一家相似的衣服上。再说,200元你还可以赚不少钱。

 

最后砍到了210欧元,大约40%,得胜而归,班师回屋。这衣服在伦敦换成同样的英镑也不太容易买到。

 

西班牙广场上人山人海,"西班牙阶梯"简洁对称,层层迭迭,台阶上游客多在此晒太阳,冬日阳光珍贵而温暖。顶上望去是埃及方尖碑,后面象个小天主教堂,中间挂的是盘腿打坐瘦弱的甘地的大幅画像,原来是电信公司的广告,说的是"发好的消息。"这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电信公司在古老的"西班牙"台阶上用"甘地"做广告给"意大利"人卖现代手机。

 

广场上面对的街道VIA CONDOTTI上商店大多是喜欢时尚和钱包里有银子的人们喜欢光顾的地方。ARMANITODD'S等等都集中在这里,只是店里似乎有些冷清,里面的人远比外面的人少。我们顺着厨窗走到MARCELLI大街上,看到一家精致的皮衣店。目光扫过标签上的价格,好象不是一眼能把人吓个半死的数字。虽然没有计划享受在这个昂贵地段购物的奢侈,脚下多少有些挪不动步子。进店东张西望了两下,一个满头银发意大利小老太太,着一件合身的浅绿毛衣,笑盈盈地过来招呼 "你好"。听到乡音多少有些亲切,虽然她说只学了两句招呼客人,看来来这里中国游客不少。老太太开始和我聊北京和长城。

 

太太看中了一件皮衣,我们开始砍价,小老太太摇摇头"我这里不讲价,最多只能给你10%的优惠",态度和蔼但是坚决。旅行指南上清清楚楚地说在意大利要学会砍价,我有些犹豫,用出讨价还价最见效的一招,对老太太说:我们再比较比较,如果合适再回来吧。抬脚准备走时,老太太却说,好,就是应该货比货。她的助手顺手在名片上写了这衣服的名字和价钱递给我们。看来老太太是真的。我们转了一圈,回去把衣服拿下来。看来这罗马的店家,一家一个样。

 

兴亡

 

罗马老城的面积其实不大,我们在城中流连。从万神殿到罗马集市和斗兽场,古罗马帝国的旧址却比我想象的大不少。走在罗马帝国的"集市"废墟中间,仿佛走进两千多年前。这里原本是砖头建筑,后来渥大维全部改造后说:"我看到的罗马是砖头,我走的时候它是大理石建"。今天西方社会中,共和的理念法治的基础还能看到古罗马的身影,国会大厦总统府博物院,还能看到罗马帝国的三角墙大石柱的形状。

 

OOO年前,在罗马帝国不可一世的时候,罗马社会最底层的基督徒们在斗兽场中,在罗马集市的边缘不为人知的地方讨生活。基督的信徒们大多是贩夫走卒之徒,彼得是一个渔夫,被钉上十字架,就埋在今天梵谛冈所在的地方。几百年后,在彼得微不足道的坟头,屹立起来今天的庄严的圣彼得大教堂。以后的千年,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曾来拜谒,是全球几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

 

而那个称霸整个西半球文明世界把地中海做为内湖的罗马帝国已经消失上千年了,大理石柱只剩残墙断壁。看着今天周围林立的教堂建筑里就有不少石头原来曾支撑的是罗马帝国的殿堂,穆然间,对兴衰突然有了新的感悟。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斗争大概是人类历史上以弱胜强最不可思议的一个例子。

 

机场

 

第一天到罗马中心车站的时候,匆匆忙忙让太太记下回FUMINCINO机场的火车班次。晚上在饭店里住下,临睡前看旅行指南,早晨一早起来对太太说,"昨天机场看错了。"太太还在楞头楞脑,我们又去车站查了一遍到CIAMPIONO机场的火车班次,这算把一件事放下心来。

 

该回去那天,买去机场的火车票,才花了2个欧元,有点奇怪,来的时候可是9个欧元啊。到的时候,还要坐公共汽车,发现机场很小,两眼睁圆了仔细查航班表,没有我们的飞机?心里有不安的感觉,一问,被告知"你们走错机场了"。我脑袋一嗡,看了又看怎么反而搞错了。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飞奔FUMINCINO机场,好在时间还是赶上了。

 

太太在车上笑着安慰一脸困谔的我,我们本来把机场查对的,你一觉醒来就把它给改错。虽然机场游览不是原行程内容,就算逛一回罗马郊区吧。

 

虽然是来第二次,罗马还是让我把眼睛看花了。

话题:



0

推荐

王文勇

王文勇

68篇文章 110天前更新

投资人,前外交官。

文章